七 大 景 点

—— 赖族 · 匠人匠心

窖父坊高13.6M,宽25.6M,是目前泸州地区最大的功名牌坊。牌坊名字由乾隆御笔第一人道书愧先生题写。三副对联大气磅礴,主联为:横批-窖父赖高淮,左联-天养地藏九州美酒聚江阳,右联-神佑圣育华夏酒工筑道场。左侧副:横批-善良善酿,左联-善良者福深寿长名垂青史,右联-善酿者德宽仁厚桃李天下。右侧副:横批-匠人匠心,左联-代代酿酒传中国工匠精神,右联-处处用心蕴华夏美酒灵魂。奇特的是三幅对联的横批又自成一幅对联:赖高淮、匠人匠心、善良善酿。牌坊背后良者善酿系南宋末年着名书法家,宋太祖第十一世孙赵孟頫题写。

根据《赖氏族谱》赖氏先祖系宋太祖殿前侍卫将军,传袭十世,宋代时赖族迁徙四川之前在江南闽浙已开始酿酒,获得宋皇室后裔题赠实乃先祖阴德。其厚重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无声的述说着现存中国最古老的家族酒堡的过往和现在:三千年传说滋养,一千年文脉激荡,17代不间断传承,成就中国最古老酒堡非凡成就。

—— 赖族 · 中国气度

吉星高照,欢乐开淮。延续五百年的酿酒世族,中国最古老的家族酒堡,当代最权威的酒界泰斗,中国唯一国际酿酒大师,以中国窖父赖高淮为核心,展示大师的传奇人生,长江之滨,泸州弥陀,中国窖父,赖高淮。高淮楼包含赖高淮博物馆和金顶。除了收藏有赖公一生对中国白酒酿造的卓越贡献的手稿、书籍、作品和荣誉之外,还包括泸州白酒在中国白酒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名人名作。其中泸酒赋面江而吟,荡气回肠;昆仑为眼,看未来风口;长江为墨,写天下文章。高淮楼定位在长江上游第一楼,与中下游的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比美。

习近平总书记说:“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方寸之间,一览千年。更有价值亿元中国第一份总结白酒酿造技艺的原始手稿。“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也承担着实证阐释历史文化、引导价值取向、培育审美情趣的重要职责。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页页典籍的映照下,时间和空间在这里凝固,思考和心绪在这里激荡。我们争取把赖高淮博物馆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中国白酒文化的高度同时体现民族自豪,文化自信,酿酒人的荣耀与传奇以及华夏儿女的奋斗与不屈。

—— 赖族 · 弥陀之眼

弥陀之眼如长江之脐,未生时,出生时,丹田之位,性命之门。南宋内陆最后的精神堡垒。为乱世中的中华大地,保存了一份巴蜀元气。宋·苏轼《仁宗皇帝御飞白记》“合抱之木,不生于步仞之丘;千金之子,不出于三家之市。”后来这句话被文天祥赠予《赖氏族谱》序中。意喻赖氏血脉气接天地,传承不息。

弥陀之眼同时还隐藏了一段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公元前10世纪左右,周天子穆王驾长车前往昆仑山拜会西王母,王母于瑶池设宴款待,两人大醉三日,暗生情愫,离别时,王母依依不舍,周天子道:让我回到人间治理我的国家,待到人间大同时,我再回到昆仑与王母长相厮守,不再离开。王母在昆仑苦等三年,都不见周天子归来,于是驾青鸟延着长江一路东行寻找爱人,青鸟在天为鹏,在水为鲟,跨越千山万水都不见穆王踪影。天上三天,人间已经千年,穆王早已不在人间,王母伤心至极,行至弥陀古镇时,便上岸在人间另造瑶池,终日在洞中饮酒思君,等待人间大同的那一刻与穆王再度相会。这便有了千年人神恋,弥陀万古情的美丽传说。

—— 赖族 · 非遗传承

赖糟坊是酒庄的酿造车间,这里是为游客展示古法酿酒的活文物。游客在这里除了能看到密不外传的非遗古法工艺,还能目睹大师级酿造大师的拿手绝活。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甄一窖,无不穿越着岁月的痕迹和沉淀了时间的味道。在这里,彷佛回到了宋明时期泸酒巅峰时代,让游客流连忘返,记忆深刻。面对的照壁是大师级工匠根据赖族的迁徙历史手绘而成,集中表现了赖糟坊17代的发展史和体现了当代赖糟坊与弥陀结合的五大文化:客家文化,码头文化,红色文化,酿造文化,传承文化。

—— 赖族 · 文脈之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北宋绍圣五年(1098)文人-黄庭坚乘一叶扁舟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来到弥陀码头,波光粼粼,清水澹澹,那晚喝醉了的他诗兴大发,挥笔写下“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王母闻之觉得有周天子之风,便化身泸州第一美女盼盼姑娘与之相会,两人以不同身份在不同时空中再度演绎了一场荡气回肠的千古恋情。黄庭坚在此留下“拙溪”二字,不是人拙、驴拙,而是“溪拙”,岂不知这是冥冥之中上天安排的一段千古奇缘。

—— 赖族 · 信赖如山

协大号是赖族14代传人赖光耀于1941年开办的钱庄名号,代表了“赖半天,泸半城”商业鼎盛时的历史地位,作为一张文化财富名片,赖族保留了其文创属性,代表了其“情比酒深,义比金重”的商业逻辑和财富密码。赖族依托这种价值传播理念,注重社会公益和共同富裕的价值表达,捐赠了洞窝水电站,创办了自强小学等等。造福一方,福泽民众,受后世传颂敬仰。

—— 赖族 · 泸酒之根

北宋看开封,南宋看杭州。宋代民间看泸州。宋古窖力图展示泸酒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和荣耀,徐徐展开清明上河图般的史诗画卷。破晓时的鸡鸣,侍仆启门的吱吖声,唤起一天的生机。那时候的人们豁达闲适,他们衣着简约质朴,餐前又以精巧摆设来刺激感官。注子及酒壶是宋代流行的盛酒用具,也印证了泸州酒文化的源远流长。随着唐代的烟消云散,大量歌舞艺人流落民间。礼乐从高坛走向平易,勾栏瓦舍,承载着市井底色。他们眉目传情,欲语欲动,不仅可见喜怒哀乐,更能感受到雕刻家的精湛技艺。这正是宋朝盛世繁华的生动写照。璀璨星光在遥遥呼应平凡的精神,是宋代古窖的韵味。泸酒文化审美意识、等级观念、理学思想在其间自由而热烈的绽放。